
-
以知识对话寻求共识:关于国际传播沟通理性的讨论
传媒学术网以下文章来源于对外传播 ,作者刘建平 张毓强《对外传播》以提高中国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关注当前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探讨传播实践中的重要和紧迫性问题,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是对外传播的学习交流平台和思想库。讨论人:陈卫星 中国传媒
7
- 0
- 0
-
何谓基层?——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基本概念的拓展
来源: 政治学人马卫红、喻君瑶编者按随着基层治理新格局的不断发展,如何更新对基层内涵的理解?若继续从地理空间界定基层,就很容易陷入将基层与社区混为一谈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基层治理资源投放和治理中的困境。有鉴于此,作者希望从社会认知角度重新理解基层,强调对人的“聚合意义”的再认识。这种转向实际上
6
- 0
- 0
-
理解数字劳动
来源: 羊村传播龙姝亭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信息交流形态的变革,当下新的“网络社会”正在逐渐形成,数字技术持续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型经济模式和劳动形态。新模式带动外卖跑腿、滴滴打车、直播网红等新型职业,在为人提供新机遇的同时又使人深陷算法控制之中。在这数字化生
7
- 0
- 0
-
伊莱休·卡茨与大众传播研究: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演变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原创 展宁 编者按“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语出(唐)刘昚虚《阙题》。深柳掩映下的清净书堂,最是读书人向往的治学之所。由是,我们用“深柳堂”来命名《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推介栏目,以期让同好慢慢品读,细细体味。本栏目期待能够成为学者们田野归来坐而论道的一方宝地,将理论与实践结
3906
- 0
- 0
-
身份的展演性:为什么美国保守主义不信任科学家?
文章转自Political理论志 编者按:保守派对美国科学界的信任度下降已成事实,但他们却依然对科学研究本身抱有非常积极和稳定的态度。通过分析保守派身份的展演性问题,作者认为保守主义科学建制已创造出一种特定的科学文化剧目,使保守派保持对这一重要认识论空间参与的同时,又削弱了被其视为具有政治倾向的科学
8678
- 0
- 0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进化论、信息论、热力学谁是主角?
来源:集智俱乐部 导语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经历哪些阶段,横跨哪些学科,形成哪些共识,又给我们看待生命带来哪些启发?Natalie Elliot | 作者郭瑞东、刘培源 | 译者小木球 | 审校邓一雪 | 编辑1. 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两条路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这个问题几十年了,他们也
39
- 0
- 0
-
网络民族志的研究——以山东乡村的基督教传播实践为例
作者:秦朝森 来源:质化研究文章聚焦中国农村基督教的媒介使用如何建构其群体认同、教义共识的传播,结合传统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双重互动方式,探索民间基督教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路径。作者:秦朝森来源《新闻大学》2017年第4期摘要本文结合传统民族志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以及网络民族志的线上互动式路径,从经验相
29
- 0
- 0
-
关于深度态势感知问题的思考
作者:刘伟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几天前,一位朋友在群里说“不要太高估人造/机器造的能力了。如果不在分子级上构建机器,机器可能永远达不到人类的把控全局的水平。别看机器能上天入地,记忆超强,它们也只能附属于人类,物理限制是一个重要原因。”。细细品味此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知是什么机制?能够促使“物
2345
- 0
- 0
-
吴予敏 || 交汇点或分水岭:传播研究的文化观念
来源:责任想人陪本文系精简版,原文刊于《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作者吴予敏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文认为深层的文化观念决定了传播研究范式的选择。文化观念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制度的实践原则、文化价值体系中选择的道德标准,以及解释或分析文化传播现象意义的话语形式。需要对
5
- 0
- 0
-
Sociological Theory 新文:批评哈贝马斯
来源:Political理论志 Lance 公共领域的第二次结构转型编者按:哈贝马斯当年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这已经成为了后续关于市民社会、民主等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该书在谷歌学术上的引用也超过了20000次。哈贝马斯将理想化的公共领域视作参与式民主的根本场所,同时
17
- 0
- 0